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处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最新动态
专访丨张国祚:新时代 谈新意 育新才
时间:2017-11-11 浏览量:

金秋暖阳,书声传香。115日下午,“芙蓉人才大讲堂”首季第三期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开讲,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祚以“努力适应新时代,大力培养新人才”为主题,现场与企业家、高校学生代表等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开讲伊始,张国祚用一首自己的诗《珍惜吧,我们有缘》拉开了大讲堂的帷幕,一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讲引得现场掌声不断。演讲结束后,记者对张国祚进行了专访。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新时代

新在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定位

        1024日,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在十九大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最大的成果、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张国祚认为,“那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大事”。新时代究竟“新”在哪?张国祚站在历史与思想的经纬度娓娓道来。他总结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意,新在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定位。”

在张国祚深刻诠释的具有“三新”涵义的新时代,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张国祚告诉记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里的‘美好生活’已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生活,还包括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各方面,这个总括起来才叫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符合历史文化需要,也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需要。”而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各地区之间、民族之间、收入之间、分配之间等都产生了不平衡,社会主义讲求共同富裕,但是现在并没有完全实现,所以这就是矛盾中最大的“不平衡”,与此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发展还存在很大的空间,重大矛盾的转移决定了我们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所要运用的指导理论必须随时变化,“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为了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而产生的”。

 

新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的践行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国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张国祚告诉记者,人才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样才能激励你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了更好地向目标前进,“你必须了解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国度及所处的世界,并在这个国度和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你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思想理论去指导、去引领,非此,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杰出人才”。他接着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家只盯着自己生产的一小块,只知道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干什么的,那么这个企业定会萎缩。相反他需要知道,在中国同类型、生产同样产品、具有同样管理结构的企业有多少,自己企业处于什么位置,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内甚至全球市场中竞争力如何。但仅有这样的视野还是不够,还得弄清楚各个国家的政治政策,及这些政策的贯彻执行会给所处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又有哪些机遇或挑战,只有弄懂了这些,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远见卓识的、能占领制高点的企业发展战略。

除了拥有远大的抱负,用人单位需要的新时代新人才究竟新在哪?张国祚认为,这个“新”首先是理念要新,不论是人才本身还是使用人才的单位都应该要有新理念,不仅是新的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的视野,还应该体现在价值观的新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吸收,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在我们这个新时代下提出的人才的“新”,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者、模范的践行者和积极的传播者。

 

青年强

青年人才在新时代应大放异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青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聘为特约教授的张国祚,和年轻人对话很有招。如何将看似枯燥的理论或道理传授给他们,张国祚笑着向记者透露了秘诀:“首先要正确认识年轻人,他们是最富有朝气、活力和创造性的一代,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愿意接受并不是理论本身不好,关键看传达的方式。用心贴近年轻人的心理,讲之所想,授之所需,自然能开个好头。”头开好了,如何让听众愿意听、听下去?“在于道理讲得对不对。”张国祚接着补充道,当然光讲道理不行,还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的方式去讲,比如寓教于“事”。不仅如此,“故事还要接地气,语言上切忌简单问题复杂绕,明白道理往糊涂上说,只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才能达到讲的目的,接受的人越多成功的概率越大”。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法之外,张国祚还强调,方法固然重要,但方法归根结底是为内容服务,要讲究科学准确,给人正确导向,方法再好导向不对弊大于利,要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理论传递给年轻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人才如何才能让自己大放异彩?张国祚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学习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的信仰者、模范的践行者、积极的传播者;三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四是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让浑身正能量越来越集聚和强大,越来越自信和爱国。

对话

问:您认为创业时应该先有经济基础再有创业理想,还是有了理想后再创造经济基础?

张国祚: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首先要知己知彼。知己,知道自己具备什么知识结构,有多少经济能力,整个社会的人脉关系哪些能对我提供支持;知彼,就是要清楚在我国现在背景下,根据自己所长所优,应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个方向下有什么机遇,有什么空间可以施展才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说也是要有经济基础,你要思考你是靠知识来谋取财富,还是靠各种社会关系得到支持,包括贷款等等。我们国家目前鼓励大众创新、创业,这都是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的。因此,只要自己真正地明白了自己、明白了周围、明白了世界,那你就知道自己要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了。

 

问:文化软实力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什么意义?

张国祚:软实力的概念是舶来品。最早提出来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奈,他把软实力界定了几个方面:文化吸引力、制度吸引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中国最早注意到这个概念是把它翻译为“软权力”。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第一次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加上文化一词,就具有中国特色了。文化是软实力的灵魂、经纬,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是要僵化的。所以我们强调的是文化软实力。文化硬实力不行,肯定一打就败;文化软实力不行,不打自败。这个文化软实力相较于物质硬实力而言,是看不见、摸不着,表现为精神情感、智慧、形象等方面的。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另一条是文化软实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复兴必须建立在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上,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意义所在。

 

人物名片

       张国祚,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诗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第一首席专家,《文化软实力》主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开讲人语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回答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去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才重要在哪里?不仅自身是人才,关键在于能尊重人才、知人善用,这样才能变得更强大。

       不仅是当今世界,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任何国家之间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只有人才强,国家才能强。我想这是关于人才强国战略最根本的要义。

       如果说我有保持年轻的秘诀,那就是拥有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转载自湖南民生网           http://www.hnmsw.com/media/rmtShow.php?ID=76095  

 

http://hdskc.hnu.edu.cn/__local/C/F1/BC/1C2D6BA8C77EE31E197C2306E6D_B572B0FD_2159.jpg         
微信搜索“HNDXSKC”或识别此二维码

 

最后更新于: 2017-11-13 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