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3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卓恩教授做客明伦堂讲会,为大家作了题为“接续与断裂:台湾历史迁变中的“五四”话语”的讲座。岳麓书院陈先初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五四”运动是影响近代中国文化和社会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影响深远。而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历史变迁与“五四”运动也有关联。何教授从20世纪台湾历史的四个不同时期,为我们讲述了“五四”话语在近代台湾的接续与断裂。日据时期,台湾第一代新型知识分子怀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引进和运用“五四”运动的精神思想,组织政治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与日本“去中国化”的殖民统治进行抗争。他们创办了《台湾青年》杂志作为阵地,提出与“五四”运动的口号相似的“民族”与“进步”两大口号。后因文言文学的力道、白话文学乡土化以及日语的压迫等原因,“五四”运动在台湾的影响逐渐减弱。日本战败后,台湾的行政长官陈仪开始引进“五四”精神建设台湾的精神文化,提出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的主张,台湾知识界认为鲁迅是“祖国新文化”的代表,鲁迅的精神是“人道主义的、战斗的”精神,鲁迅版的“五四”思想广泛流行。而受国民党内部派系的阻扰、二二八事件、省府改组以及许寿裳遇害的影响,鲁迅思想的影响有所受限。国民党中央政府迁台后,鲁迅版五四运动思想精神的影响在台湾断流。进入权威时代,因国民党的改造、五四话语的民间化和《自由中国》“跟着五四的脚步前进”口号的提出,“五四”论述中的胡适思想被弘扬。后受到雷震案、《自由中国》停刊与民间“五四”话语被重挫的影响,“五四”话语再一次不可避免地淡出。转型时期,《大学杂志》和《中国论坛》对“五四”进行了系统反思,发表大量与“五四”相关的社论、专论以及专题讨论。现今国民党更是将“五四”当作救命稻草,作为争取台湾民众支持的政党理念。“五四”话语在新的时期,重新受到重视。最后,何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精辟的总结:台湾的“五四”话语贯穿百年历史迁变,既与祖国内地呼应,也有时代的特征;虽在连续中屡有断裂,有其特殊性,但始终与内地血脉相连。而“五四”话语的复杂转换,也显示出其本身充满张力,进而能丰富学者对“五四”的百年反思。
在讲座结束之后,听众对相关课题探究的热情让讲座持续升温,何教授还与听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讨论。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岳麓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