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柳礼泉教授和汤素娥博士合作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5期上发表。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蕴含了丰富的共享发展思想,包括其主要内涵、实现条件和价值追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的理论出场。列宁和斯大林在苏联早期的实践让共享发展思想得以落地,毛泽东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实践让共享发展思想实现场域转换,这些理论与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成型是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当代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主要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础、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内容、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当代创新过程呈现出了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一是在于它的出场具有丰厚的理论滋养,是名副其实的“在场”。二是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与具有真理的。三是在于它具有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四是在它的全部理论思想和实践行动都是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价值旨归,历经国内国外两个场域探索,并在当代中国大放光彩,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实现共享发展的美好憧憬和现实追求。
微信搜索“HNDXSKC”或识别此二维码
最后更新于: 2017-11-17 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