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处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最新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张国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话语体系
时间:2018-01-24 浏览量:

 

4634

(视频地址:http://stv.cssn.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id=8460)

 

导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下面请听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为我们解读。

 

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是舶来品,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软实力的概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传到中国后,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国情,使它吸收中国土壤的养分,享受了中国空气的阳光雨露,软实力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软实力的前面加上文化二字。加上文化二字意味着它已经具有了中国特色。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服务。美国要用拉拢的办法、诱导的办法使别的国家跟着美国走。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道德建设等等,存在很大的交集。从内涵上讲,约瑟夫·奈虽然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但对究竟什么是软实力,他始终没有给出明确清晰的界定。中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对它有明确的界定。我们认为,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计量的、表现为物质力量的实力叫做物质硬实力。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计量、表现为精神、情感、道德、情操、形象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叫做软实力。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话语体系

 

从评价来看,约瑟夫·奈认为,如果美国的软实力能够打90分,那么中国的软实力只能打60分。在我看来,这个评价不科学、不客观、不公正。美国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美国有很多非政府组织,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非常少。这个看法具有非常狭隘的片面之意,而中国的软实力之所以强大,不是靠非政府组织,而恰恰是靠我们政府的组织力、感召力、动员力。汶川大地震,我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而且灾后重建创造了人间奇迹,这就是靠政府。我国的载人航天以很短的时间几乎追平了美国、俄罗斯,这是靠伟大的航天精神。这种航天精神就是无私奉献、报效国家、敢为人先、精益求精。这靠的正是我们政府的组织等等。我们和美国的国情不一样,因此在界定软实力标准的时候,根源、评价是不一样的。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委员学习会议,主题就是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所以,我们对软实力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做出了中国独到的贡献。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深研究,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的软实力话语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