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处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最新动态
《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丨新书推介
时间:2020-12-02 浏览量:

作者简介

 

李兵,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科场大案”、精品在线视频课程“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主讲人,中国书院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陈列内容策划主持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陈列内容策划首席专家。主要致力于中国科举史、中国教育史研究。著有《中国科举史》(与刘海峰合著)《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千年科举》《科举:不只是考试》(与刘海峰合著)《血榜:中国科举舞弊案》《清代科举图录》《科举旧影录》《李兵谈科举与考试文化》《边走边聊:陪你看千年岳麓书院》《钦定科场条例》(校点)等多部。


 



书     名 :《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

作     者 :李兵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编辑推荐


1


家在我们心中何其重要!“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重视家教、家风,从每一个家庭开始做起。家庭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家教家风是规范家庭道德、维护家庭秩序的伦理道德文化,涉及修身立志、恭俭孝悌、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优秀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更好地成长,当然也影响着家族乃至国家的良性发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并践行,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


故事里的家训,故事里的家教、家风,晓畅可读。


单纯的文本说教,或许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是将家教家训糅进故事,糅进我们所熟悉的历代名人以及他们的家教实践中去,并结合当前社会中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读来或许让你感觉更有亲近感,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本书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撰成的,富于故事性,可读性强。


3


古圣先贤、帝王贵族,他们是如何教育子女,树立好家风的?


周文王、孔子、孟母、孟子、刘邦、郑玄、曹操、诸葛亮、颜之推、唐太宗、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叶梦得、陆游、朱熹、袁采、方孝孺、王阳明、霍韬、杨继盛、吕坤、王夫之、朱柏庐、张英、汪辉祖、曾国藩、左宗棠……古圣先贤、帝王贵族,他们治家智慧的结晶在书中得到集中体现。解读历代家训、名人的家教言论与事迹,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家教思想,淬炼精华,为我们今天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


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成果转化铸新书——《习训齐家》。


“中华传统家教家风”——荣获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本书作者李兵教授,任教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学识渊博,教学有道,深受学生欢迎。所开设的“中华传统家教家风”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亦得到网友众多好评。2020年10月底《关于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李兵教授开设的“中华传统家教家风”赫然在列。本书即是课程内容经过润饰修订后的成果。


内容简介


个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家庭成员能够友好相处,家庭才能够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而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家教家风是其中一条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纽带。


《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提炼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通过自先秦以来的历史人物故事,传递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正能量,“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目录


绪论

 一、 家与家教

 二、 家风与家训

 三、 齐家与治国

先秦家教家风

 一、 周文王母亲太任的胎教

 二、 周公教伯禽治鲁

 三、 《礼记》教子女行为规范

 四、 《周易》论男女的家庭角色

 五、 孙叔敖教子避肥就恶

 六、 孔子推崇的贤母敬姜

 七、 孔子庭训儿子孔鲤

 八、 “孟母三迁”流传至今

 九、 孟子的家教思想与众不同


汉代家教家风

 一、 刘邦教太子治国之道

 二、 孔臧以激励方法教子

 三、 东方朔教子中庸处世

 四、 司马谈教司马迁发愤著史

 五、 刘向以忧患意识教子

 六、 马援教子侄谦谨敦厚

 七、 张奂高超的教子技巧

 八、 班昭以妇礼训教女儿

 九、 郑玄的家教言传与身教并举


魏晋至隋唐家教家风

 一、 曹操以“唯才是举”教子

 二、 诸葛亮教子淡泊修身处世

 三、 嵇康教子避祸全身

 四、 颜延之以《庭诰》教子

 五、 《颜氏家训》为“百代家训之祖”

 六、 李世民教皇子为人与治世

 七、 柳玭教子高门“可畏不可恃”


宋元家教家风

 一、 范仲淹以清苦节俭教子侄

 二、 欧阳修教子侄克己奉公

 三、 司马光的家教理论与实践并重

 四、 叶梦得修身、治生并举

 五、 陆游以诗歌教子

 六、 朱熹的家教实践与《朱子家训》

 七、 “ 《颜氏家训》之亚”《袁氏世范》

 八、 世代相继的《郑氏规范》


明代家教家风

 一、 方孝孺以正学教子

 二、 王守仁寓心学于家教

 三、 霍韬以《霍渭厓家训》教子

 四、 杨继盛刑前遗嘱教子

 五、 吕坤以通俗家训教子


清代家教家风

 一、 王夫之的家教以从严与说理相结合

 二、 朱柏庐以《朱子治家格言》教子孙

 三、 张英为世家宦族家教的典范

 四、 汪辉祖以《双节堂庸训》教子

 五、 曾国藩以家教维系家族长盛不衰

 六、 左宗棠以家书教子成人与治家


结  语

 一、 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主要特点

 二、 中华传统家教家风对当代家教的启示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精彩章节

孙叔敖教子避肥就恶


现在每每提到孙叔敖,我们往往会想起《孟子·告子下》中的一句话:“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这段话里,孟子把孙叔敖与舜、傅说、胶鬲、管仲、百里奚等先秦历史名人并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出身卑微,但又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芈姓,氏,名敖,字孙叔,楚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人。因为父亲被杀,孙叔敖曾经被免官。楚庄王时,在虞丘的推荐下,他得到楚庄王的赏识,开始辅佐其治理国家,后官拜令尹,任内楚国日渐强大,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有史料记载,他执政楚国的时候,政治清明,官员不敢胡作非为,全境平安,盗贼奸诈之徒不见踪迹。尽管孙叔敖位高权重,功劳极大,但生活非常俭朴,出门时经常乘坐非常破旧的车。居高位的孙叔敖面黄肌瘦,是营养不良所致。
孙叔敖临终前教诫儿子的文字后被整理为《将死戒其子》。这些文字直接反映了他的家教思想。他对儿子说:



孙叔敖告诉儿子:楚庄王多次要赏给我封地,但是都被我拒绝了。我知道,我死了之后,楚庄王一定会赏给你封地。那你要怎么办呢?你一定不要接受他分封给你的那些肥沃的土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块地叫寝丘,那是一块贫瘠不毛之地,非常不适宜于生产,而且这个地名也不好听,叫寝丘。“寝”,帝王坟墓。“丘”,也有“坟墓”的意思。寝丘一般人认为这样的地名是不吉利的。孙叔敖告诉儿子,你就请楚庄王把这一块地分封给你,那样我们的子孙就可以长久地、无忧无虑地在这里生活下去。


孙叔敖死了以后,事情果然如他说的那样,楚王要把好的土地分封给他的儿子,他儿子则依照父亲的教诫,推辞了肥沃之地,而选择了多砂石,连名称也被人嫌弃的寝丘。后来,许多人的封地被楚王收回的时候,孙叔敖的子孙却能长期地占有这一块封地。这种避肥就恶、以求长安的办法,作为一种生存智慧,后来常被长辈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孙。


孔子推崇的贤母敬姜


如果说孙叔敖在家庭教育方面,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父亲,那么敬姜则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敬姜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姜是姓,敬是谥号,莒(山东莒县)人,鲁大夫公父穆伯的妻子,公父文伯的母亲,与孔子为同时人。她以行事符合礼仪、教诫子孙颇有章法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贤母。


敬姜家教的最重要内容是勤劳有益,不能因富贵而忘本。有一次,担任鲁国正卿的季康子来向作为叔祖母的她请教怎么能处理好政务和家庭,她就以“君子能劳,后世有继”相教。


敬姜在教育儿子公父文伯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多。公父文伯,姬姓,名歜。据史料记载,有一天公父文伯退朝回家,看到母亲敬姜正在绩麻,就对她说:“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国语》)公父文伯说:我们这样的富贵之家,您还亲自绩麻,我真的担心会让季孙(即季康子)生气,以为我不能奉养您,让您还不得不亲自劳动。面对儿子的责问,敬姜很不以为然,她反而以这件事为例来教育儿子。她认为儿子虽然做了官,但还有许多道理不明白,因此她很为季孙氏和鲁国的命运担忧。针对儿子坐享其成、好逸恶劳的观点,敬姜给他讲了一番道理。她说:



敬姜告诉公父文伯,过去圣贤的君王治理国家,往往选择贫瘠的土地安顿老百姓,让他们能有地可耕。老百姓辛苦劳作之后,就会认识到劳动成果非常难得,因此他们知道生活要节俭。懂得了勤俭,就能产生善心。敬姜认为,逸乐会让人安逸,甚至放纵自己的欲望,一旦放纵,邪恶之心就会滋长。任何人都应该遵守古代的制度和先王的遗训,完成分内的工作,而不得自求逸乐。只有勤劳有为,才能光大先人的业绩;而怠惰偷安,将会导致家道中落,直至衰败。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敬姜说,我现在守寡,你又在朝廷做官,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处理政务。在这种情况下,我很担心你会忘记先人的功业。更何况一旦你有了怠惰之心,将来怎样才能逃避刑罚呢?怎样才能避免灾祸呢?这就是成语“敬姜犹绩”的来历,用来比喻虽然变得富贵了,但是不忘艰苦,不求安逸。当孔子听到她那番劳有益、逸有损的高论之后说:“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孔子认为季氏家族的女人不放纵享乐,要弟子们向她学习。


教育儿子跟严师贤友交朋友,是敬姜家庭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有一次,公父文伯从外地游学回家,敬姜看见一帮朋友围在儿子身边,他们对待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兄弟一样毕恭毕敬,而公父文伯在众人之中也俨然一副明星的派头,很享受这种氛围。看到这种情形,敬姜就把儿子叫了过来,教训他说:



在这段话中,敬姜用了几个历史典故,大概意思是说:过去周武王上朝归来,环顾四周,却没有人来帮他脱鞋袜,他就自己动手脱,最终成就王业;齐桓公身边至少有多个能跟他交心的朋友,有多位能直言进谏的大臣,每天在朝上给他提建议的人就有三十位,他才能成就齐国的霸业;周公为广揽人才,有时吃一顿饭要停下多次,洗一次澡要中断多次去接见贤能之士,在他身边有众多开诚布公进谏的人,因此周朝能延续几百年不衰败。周武王、齐桓公、周公这三位圣贤,都是成就霸业者,他们尚且能够礼贤下人,而你现在这么年轻,地位也很低,跟你一起玩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和地位的人,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跟他们交往,你是不会有什么长进的。公父文伯听了敬姜的这番训教之后,选择跟严师贤友交往,进步非常快。


此外,敬姜还教育家人要克制自己的情感,严守礼制。公父文伯死了以后,她告诫儿子的小妾说:“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先祀者,请无瘠色,无洵涕,无搯膺,无忧容,有降服,无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公父文伯死后,敬姜告诫他的妾说:宠爱妻妾的人,女人愿意为他而死。热心国家大事的人,士人愿意为他而死。如今儿子公父文伯不幸早死,自己非常讨厌他有宠爱妻妾的名声。你们几个人在供奉亡夫的祭祀仪式上不要过分悲伤,一定不要不出声地流泪,更不要捶胸顿足,不要表现出过分哀伤,丧服要降一等穿戴,不要提高丧服的等级。你们要遵守礼节,静静地完成祭祀,这样才能昭明公父文伯的美德。过去很多人认为,母亲喜欢自己的儿子,也希望他的妻妾对自己的儿子好,而敬姜却要求公父文伯的妻妾抑制哀痛,以此向世人表明,她的儿子不是由于好色而死的。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评价说:“女智莫若妇,男智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国语·鲁语下》)他的意思是说:“姑娘的见识不及妇人,男孩子的见识不及丈夫。公父家的妇人真是明智,她这样做是想彰显她儿子的美德啊!”从开展家庭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敬姜确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母亲。

 

来源:岳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