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报告 正文

讲座纪要| 邱东:开展当代经济统计学批判

2018-12-28 14:21:53 

2018年12月11日,财院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师生满座,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第214期金融与统计论坛在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第八轮技术咨询组TAG成员、曾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和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的邱东教授做《开展当代经济统计学批判》的学术报告。

邱东教授针对当代经济统计学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进行了思考与批判。第一条路径是在宏观层面上以经济测度、国民核算和国际比较为主体,以分组体系和指标为两个基本工具。此条路径是经济数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基础,但是很多人找不到应该研究的问题。有人以为经济指标非常简单,其实从传统 GDP 统计、生活质量测度、PPP计算到可持续发展测度等等,都存在大量测度难题等待人们去解决。经济测度的逻辑关系需要真正连接,否则指标数值就会误导决策。大家对最为熟悉也是媒体最喜欢炒作的GDP指标,耳熟未必能详。第二条路径是数理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这条路径非常流行,形式上很科学,主要问题是工具理性至上,错误地以为只要掌握了数理方法,应用很简单,无视领域知识的重要性。

邱东教授认为:几十年来,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数理模型分析被重视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却是对作为必备基础的经济统计方法论被轻篾到无视其存在的地步。统计指标和变量其实是同一种存在,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称呼,而模型无非是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定量概括,没有统计指标的清晰解释为基础,模型再高深在经济现实中也很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实证作用。现在不少博士论文,得了便宜还卖乖,总是把无法深入分析的责任归结于数据资料不完备。意识不到经济测度缺陷,只是专业素质问题;但明明知道缺陷的存在却刻意避开,装睡,就是职业操守问题。

关于学术研究,邱东教授表示: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或许不会有人反对;人们甚至会认为,不应给过分的自信泼冷水,因为他们的试验毕竟可以带来某些见解。而在社会领域,误以为运用某些力量就可得到有益的成果,却很可能造成一些强迫别人服从某个权威机构的新权力。学术研究固然应该追逐前沿,然而好多学者的“学术前沿观”是二维的。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集”是在平面上表现的,“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看上去是远离原点的凸性弧线。要树立“多维前沿观”,就不能线性地看待研究课题,只知向前、向上未必科学。呼吁注意地图与地球仪的信息差异,信息的生产或转换都是有代价的,隐含的代价更值得深究。

关于经济学与数学、统计学,邱东教授认为:人类共同面临着许多经济测度难题,往往处于难以抉择的悖境,因而经济数量分析的基础并不乐观,着实承载不起那么多高端研究成果。从经济统计学的母学科——经济学看,存在着两个截然相悖的基本趋向:一是研究范围的无限拓展,越拓展难以计量的组就分得越多;二是要求研究结果的格外精确,只用数学式表达才是高端成果。二者叠加造成了经济统计学如今的紧张格局。科学需要追求精确,社会科学也是如此。然而,数学精确性并不是唯一的精确性。相对于形式精确性而言,“内容精确性”更为本质。卢卡斯可以作为经济学“唯数理观”的典型代表,1995年他因开创“理性预期”观点而获经济学诺贝尔奖,不过由于一条打脸的条款也同时载入史册,让他名利双双有所损失(1989 年卢卡斯前妻在协议离婚时提出,若他在1995年前获诺奖,她要分得一半奖金)。“卢卡斯诺奖悖论”告诉我们需要数理,但不必唯数理。抵制“唯数理观”,决不是要关门搞经济统计学,而恰恰是要打开学科交叉的大门,发展和丰富经济统计方法论。开门不是放弃经济统计学,要开大门而不是开小门,不能只对数理统计开门。问题带方法,而非方法带问题。

邱东教授最后重申:随时提供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不是科学,而是科学主义的教条。他反对这种占领军意识,如果切实主张学科交叉,那么再重要的学科也不能取代经济统计学。特别是工具性学科,对“领域知识”的轻蔑其实是自设陷阱。各学科知识与经济统计学交叉,本意应该是帮助解决现实疑难问题,经济统计学的主旨还是经济测度、国民核算和国际比较。让走心的用户对 GDP既耳熟,又能详。经济统计学现在在中国已经近乎“绝学”,需要不合时宜的人秉持,需要不愿逐流的人坚守。毁掉一个学科容易,而构建又何其难。“国之重器”须有人担当。


供稿:金融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