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湖南大学网络文化研究所推出的《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1)》在湖南长沙发布,这是湖南大学暨成功推出《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年度报告(2010)》后的接力之作。
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亚阳教授介绍,该报告集中梳理和呈现了2011年与中国教育系统相关的网络舆情新动态,并对2011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的八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认真研究,对中国教育网络主体重点关注的信息领域、发展态势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探析,将为我国教育管理、公共政策、文化安全等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唐亚阳介绍,为确保研究案例的典型意义和普遍价值,课题组特别遵照时间跨度长、显著维度大、参与维度广、影响深远的录用原则,在其2011全年度收集的602个与教育系统相关的舆情案例中,精心择取了8个典型案例,其中不乏轰动一时的“药家鑫”事件、“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件、“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车祸”事件等。
综观《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1)》,全书从“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综述”、“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案例详解”、“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研究综述”三个维度布局全篇,以教育网络舆论为重点,以网络舆情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案例为切入口,在对2011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进行系统研究梳理的同时,也整理了大量相关学术研究文献,概要陈述了目前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
报告显示,2011年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呈稳中有险,险归于稳的态势;学生及社会网民涉及教育系统的言论量虽大,也间或有一些敏感性言论出现,但整体未造成危害性的后果;微博的作用在教育系统的网络舆情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传统BBS论坛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报告同时对“药家鑫”事件、“真维斯楼”事件、“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件、“深圳大运会”网情、“学生会风波”事件、微博助推免费午餐计划、“网传海南两支教女生被轮奸谣言”事件、“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车祸”事件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发展全程进行了跟踪研究,对不同的事件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析,从而抽象出作为变量的各种外部要素在教育网络舆情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报告指出,互联网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其次,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交换渠道多样化;第三,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言论平台,充当了学生不良情绪的减压阀,缓解校园矛盾。但报告也指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给我国教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不良信息对正处于受教育和成长阶段的青年学生的误导,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给教育管理及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等等。
唐亚阳强调,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把握舆情动向,规范管理,推进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是当下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面对多样化的网络舆论,我们需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改变应对观念、重设应对措施,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帮助、引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社会稳定。
据悉,从2010年开始,湖南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即开始推出“中国教育网络舆情报告”,唐亚阳表示,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入对教育网络舆情的研究,并将每年推出研究报告,以持续深入推进中国教育网络舆情的研究,为促进社会教育健康发展、有效运行提供长期舆情参考。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