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机构 省级 正文

基地动态: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

2020-12-16 18:09:47 

前言: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打造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平台基地,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管理的意见(试行)》等文件。多年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不断凝炼学术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术高地,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总结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将坚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信心和必胜心,努力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平台基地打造成为湖大文科品牌的靓丽名片。近期,社科处将陆续推出“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回顾”系列。

2004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任务,湖南大学因应成立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力量以湖南大学为主,整合省内外文化产业专家学者,依托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旅游学等多学科优势,已形成一支学科交叉、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科研团队,为湖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发挥智囊团作用。

一、立足文化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成果丰硕

基地研究团队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研究对象,从多个学科领域进行聚集研究。相关项目和研究成果,具有内在关联,并形成体系。彭祝斌教授先后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电视内容产业建设与发展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文化产品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历史古迹影音导览系统建设》,从一类文化内容产品,上升到整个文化产品,并进行了产业化研发,系统且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成果在学界和业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经多年深耕本业,适度融合相关学科领域,基地形成了“传媒文化产业”、“文化评估”“文化金融”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多项,科研到账经费24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重大专项资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1项,部省级一般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41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28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20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收录40多篇次。

二、积极开展咨询工作,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基地紧紧抓住国家和湖南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和机遇,为推进国家和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在决策咨询研究、决策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研究湖南文化产业如何利用国家文化产业相关有利政策来实现新的飞跃。竭尽所能继续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为推动湖南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基地主持编制了《长沙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岳阳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平江县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广告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广告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成果服务转化率高,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把文化产业和广告产业发展的“湖南模式”应用到其他区域,主持编制了《河南省广告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还进行了中国新兴行业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成立中国轨道交通文化研究院,大力开展轨道交通文化研究和应用。

三、产研学结合,人才培养和培训成绩斐然

基地以研究中心为核心研究阵地,发现和培养核心团队的带头人,形成了以彭祝斌教授为核心的文化评估团队、向志强教授为核心的传媒文化团队等。这些研究团队的成员基本稳定不变,是基地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基于国家社科项目和省市文化。产业规划项目,形成了若干项目团队。这些类团队成员灵活多样,为基地带来活力,并发挥了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经济贸易等学科交叉带来的优势。

近年来,基地针对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对传媒文化行业人才培养的挑战,开展了传媒与文化产业方向硕士研究生、文化传播博士研究的培养,已毕业研究生120多名。培养出了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青年创业典型,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臣、湖南省宣传系统抗冰救灾先进个人,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中国广播电视总台首席出镜记者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同时,还为政府及业界培训专业人才520人次,为文化产业行政管理和专业发展培训专业人才。

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国际国内影响广泛

基地连续主办了多届“中国·岳麓传媒与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包括系列主题论坛和院长论坛等内容。每届都有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澳大利亚圣母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铭传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大学等60多所海内外高校新闻院系、科研院所和媒体的100余名学者参与,加强传媒文化产业学术界的国际化交流。

基地前后开展有94期岳麓传媒论坛,每次学术讲座都邀请了新加坡学者、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导师兼副会长卓南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尹韵公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行业精英,社会反响强烈。

五、科研成果获奖多,社会和同行普遍认可

近年来,基地研究团队先后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部省级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等机构颁发的各种科研成果奖30余项。

众多科研成果屡次获奖,证明了基地的扎实研究实力得到社会和同行的普遍认可,也成为基地下一波发展的重要动力。